当前位置:

镇国公主[GL]_第103章

Ctrl+D 收藏本站

  我渐渐地明白母亲所用的手段,正如当初她召吴王入京一样,这些手段看似简单,事后人人都能想明白,可是在事之先,绝少有人能够猜到母亲的意图,而且,哪怕猜到了,也未必就能助太子破这一局。

  召吴王入京、宠爱幼孙、斥责太子、演练宫人、散布流言…所有这一切,都是对付二哥的手段,却又不是对付二哥的最终手段。母亲做的所有一切,都只是为了恫吓二哥,令他自己惊惶怖惧,自乱阵脚。

  作为一个母亲,她实在是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我这位二哥自年幼时起便被立为太子,数年中母亲只有他一个儿子,对他极尽宠爱,父亲为他挑选名师,命朝臣为他编书写文,他自小到大,几乎就没有遭受过任何挫折。

  而一旦母亲开始挫折他,一次尤可,两次、三次、四次…乃至数十次、数百次,他很难不会压抑绝望,等他开始压抑绝望,免不了的,便要行差踏错,至于行差踏错之后怎么处置,便全在母亲了。

  譬如这数百布甲。

  我从不信有谁造反,会弃铁甲不用,而用布甲。换句话说,若二哥真有造反的心,东宫亲卫翊卫,何处不可动用?偏要用这布甲来武装军士作甚?

  父亲想必也知道这道理,所以一开始并不肯马上废太子。

  可是母亲也实在是太了解父亲,一句“保全爱子”,说得实在是高明。本朝承隋之后,开国未久,便有玄武门之事,太宗时诸子又纷争不休,父亲其时已有十余岁,个中凶险,自然看得一清二楚,也因此极忌讳兄弟相残之事,闲时叮嘱我们,都以友爱为要。

  记得他当年本想让二哥和六哥各执一厢拔河,因魏叔璘一句“不可以兄弟而启争衅之端”就止了,如今见吴王和太子有相互争斗之意,怎么可能不警觉防备?如太宗故事,立长则诸子不存,那么倒不如立未曾丝毫涉及纷争的幼子,既绝天下之望,又可留存诸子性命——父亲厌恶子弟纷争,喜欢家人友爱,这应该也是母亲之所以一开始敢引吴王入京的倚仗。

  我十分怀疑这飞书谤议的主使者到底是不是四郎,不说他入京时日尚短,如何能打探到这么私密的事,只说母亲尚在,又是与朝理政的天后,他只消稍微看得明白些,就知道自己不该卷入这些纷争中,生出非分之望。

  然而此事是由邱神勣审理的,那么主使者到底是谁早就不重要了,更何况必要时母亲除了“飞书诽谤”外,还可以给四郎安上一个“窥伺宫闱”的罪名,谁教他将宫中上下都打听得这么透彻?一个外地藩王,不老老实实地在封地养老,偏要到京中来,还四处结交朝臣宗室,连宫里的情况都打听得这么清楚,不是有所图谋,又是什么?

  可若四郎不奉诏前来,母亲也有理由降罪——你为人子臣,父亲身体不好,想见见你,你却迟留不来,来了想留你住些时候,你又百般推辞,岂不是不孝?父亲早年颁布的律令中,不孝可是十恶之罪。

  仔细想想,二郎倘若能镇定自守、恭谨谦退、事事都顺从母亲,或许还有一线机会,而四郎自启程从封地入京时起,结局便已被注定。这便是居上位者,对下位者的碾压。

  我该再四庆幸的,就是自己是母亲的小女儿,并且早早地站在了母亲一边。

  作者有话要说:  八月初,改立冀王睿为太子,驸马赵瑰坐附逆论死,以尚公主故免死,流放柳州,延安公主与二子随行,冀王妃赵氏坐父母事废,幽禁内侍省,庶人李彬出之巴州。

  八月中,废冀王妃赵氏幽死于内侍省,葬以庶人礼,废太子李晟出东都,二子一女随行。

第149章 决绝

  我像是又做了噩梦。可是到底是什么梦,又已经想不起来了。

  现在的天一定还很早,绝没到我平常起床的时候,然而凌晨醒来最讨人厌的一点,就是无论你睡了一个时辰,还是四个时辰,下腹总是一样胀胀的,迫得人非要起身如厕一趟,否则便无法再安稳入眠。

  我迷迷瞪瞪地在床上翻滚了一圈,眼睛努力地睁了许久,却也没能将眼皮睁开,只好手臂用力,不是支起自己的身子,而是向前平伸,嘴里嘟囔了一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不过没关系,一般这样以后,马上便会有人来扶我去屏风后面,服侍我如厕更衣,甚或再喂我一两口蜜水,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闭着眼,伸着手,站着继续睡——当然,我之所以这样放赖,全是因自己知道值夜的不是阿欢,假若是她,我自己便会蹑手蹑脚地起来,悄悄出去,悄悄进来,绝不惊扰她半分。

  不过今日值夜的人似乎反应得格外迟缓,我的手伸了一会儿,她才扶住我,用的力道不大对,倒不会疼,只是没有那种无声无息的周到感,而且这人扶住了我时,也并没马上引着我向床下走,而只是握着我的手,目光多半也落在我身上了,闭着眼也觉得出那股灼人般的炙热感。

  我不自在地翻了个身,整个人趴在床上,头从左手臂上歪出去,迟缓地睁眼打量这个人,眼皮起初还极沉重,睁出一条缝时看清了来人,便立刻轻便起来,连人也瞬间机灵了,一溜地爬起身,慌乱地将头朝向她,本想喊“阿娘”,脱口而出的,却是“陛下”。

  母亲的手停在半空中,手指慢慢蜷回去,接着手也收了回去,垂了眼道:“你阿兄今日启程,你…替朕去看一眼罢,不必叫他看见。”

  说完这句,便站起身,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我惊魂未定,爬在床上等她走远了,才悄声问值夜的小宫人仙仙:“陛下什么时候来的?”

  仙仙道:“来了约两刻罢,什么也没说,只是坐着看娘子。”

  我问她:“夜里我可说了什么话么?”

  她摇头道:“并未。”

  我稍稍放了心,叫人取衣服来穿,小宫人不懂事,拿的都是常服,换了几次也不中意,我急得直跺脚,仙仙忙道:“请韦娘子来。”

  须臾便有小宫人引阿欢过来,她也是才披了衣裳,还打着哈欠,见了我竟一口道:“这时辰宫门都还没开,急着起身去哪?”

  我道:“去送二哥。”

  她惊了一下,拿眼将我一瞥,什么也没说,便叫人拿了男装来,我们两都穿上,又叫了独孤绍手下的宫人,具做胡服打扮,一行骑到宫门,母亲已派了人在宫门处候着,见我们出去,便出示一份玺书,开了宫门,放我们出去。

  我们一路骑马走在东都街上,天还没亮,四处都冷冷清清的,偶然听见更鼓声,或有金吾在路上巡查。

  遣送之所在都亭驿,因是废太子,并不许人饯别,我亦只得躲在驿站楼上,开了窗远远地等着。

  天微微亮的时候,李晟与数名妾侍和仆从走进了驿站。他的三个孩子都在襁褓,次子奉节更是未满一月,却是三人都没有乳母。从前他有两个良娣,如今这两人一人抱着李炜,一人抱着李晟长女,李晟自己抱着奉节,两个内侍带着行李,还有两个老宫人,亦背负着包袱。

  这些人,自李晟而下,具都穿着褐色衣裳,李晟以前总为自己的女相苦恼,如今这苦恼已不再了——短短十数日内,他便已晒得极黑,头上的花白自远处亦清晰可见,他从前极重仪态,一举一动,无不端庄沉稳,现在这习惯倒还在,只是后背不自觉地便已有些佝偻了,他曾精心保养的胡须如今已失了打理,一大把地垂在颔下,李炜年少不知忧愁,在阿姨手里啊啊叫着要去拔他阿耶的胡子,而奉节则因无人哺乳,正嚎啕大哭,那老宫人中有一个取了一只钵来,向驿吏讨了水,和着不知什么粉末搅拌了一会,用勺喂在奉节口里——喂不几口,便有押送的使者催促,李晟只得一手裹住儿子,让老宫人端住钵,蹒跚地向外走,不几步中,似是心有所属感,转头向我这里一看,我一时没躲开,站在窗口,怔怔望他。

  他对我笑了笑,向驿长说了什么,那人似是很不情愿,禁不住李晟说了几次,取了纸笔来,他又抬头看了我一眼,提笔写了几个字,交给驿吏,接着便一直走了出去,登上骡车,慢慢驶出了我的视线。

  我在楼上立了良久,才慢慢下楼,驿长早恭恭敬敬地接出来,亲奉茶点,我看了阿欢一眼,阿欢向他道:“方才二郎写的字呢?”

  驿长迟疑地道:“有敕,庶人所留字纸皆交入宫,不得截留。”

  阿欢哼了一声,傲慢地道:“陛下派公主来监看庶人,一应字纸,交公主带入宫即可。”

  那驿长看看她,又看看我,还在犹豫,阿欢向几个内侍使了眼色,几人上前喝喝乎乎地将他压在地上,一人踢了一脚,他才战战兢兢地将东西交出来,我将字条展开,上面只有“六郎”两个字,先不忙去想个中深意,只恨这人欺辱李晟,又看了阿欢一眼,阿欢立刻明了我的心思,狐假虎威地道:“这小人胆敢顶撞公主,决杖二十。”

  她故意逗我开心,一手叉着腰,瞪着眼,极是滑稽,我看她模样,忍不住扯了下嘴角,又叹了一声,对那几个四处去找大杖的内侍道:“算了。”

  她不防我竟饶了这人,转头看我,我先出了门,上了马,才悄声向她道:“你莫看这些人不起眼,你这样得罪人家,万一若有哪天落在他手里怎么办?”

  她不以为然:“我在宫中,他在驿里,与我有何相干?”

  我犹疑了一下,还是坦诚地道:“平常时候自然无干,然而若是有一日…陛下大兴酷吏,人人皆得而上书告密,则驿长、民人亦不可小觑,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必妄自结仇。”

  我指的实在也不仅仅是这个驿长,阿欢以无品无级之身在我这里受宠执事,她又不是什么真柔顺的性子,在宫中难免要得罪人,以前得罪人倒也罢了,如今母亲废易太子,声威大振,父亲却是日薄西山,一日不如一日,李睿年少,这皇位纵到了手,也只有让给母亲的分,而母亲以女主临朝,改元革命,不可能不大肆排除异己,从我所耳闻的另一个时空的她的作为来看,酷吏时代,已然不远。

  我自然是不怕的,既然另一个时空里,那位真正的太平公主可以安安稳稳地存活到最后,我也没有理由会被母亲所厌弃,可是我担心阿欢。

  与她相处越久,便像是渐渐地生出了羁绊一般,动静间都忍不住要去想着她,想着的也不仅仅是她眼前的冷暖饥饱,或是喜怒哀乐,却是更长远的尊卑荣辱。

  我现在竟有些后悔向她表露心迹了,当时意乱情迷,只顺着自己的欲望就自然说出了口,到现在见了李晟的模样,才突然又冷静下来,然后发现如今的阿欢,已经陷入了极危险的境地——母亲待我自然是极好的,可是正因她待我极好,恐怕才更容不下阿欢这样的“蛊惑”我。

  从前我还怀着一丝侥幸,以为若我苦苦求情,母亲多少总会依了我,宽贷阿欢,可如今回头一想,母亲连对自己的头生长子尚且如此狠心,何况是一个小女儿的求情哭劝?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