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可不指望这好亲事能好到哪里去。
见着徐昭不说话,周氏只当她是害羞了,摸了摸她的头,道:“你刚生下来的时候那么小,转眼就十岁了,再一转眼怕是不在娘亲跟前了。”
当母亲的,大抵上都有这样的感慨。
“女儿才不嫁,女儿要一辈子都陪着娘亲。”周氏的话音刚落,徐昭立刻拉着她的手撒娇道,声音说不出的软糯,让人疼到了骨子里。
周氏被她逗笑了:“如今这样说,指不定哪日就想着离开娘亲了。”
听周氏这样说,徐昭咬着嘴唇不说话。
说起来,上辈子都没结过婚,这辈子也就不指望了。
嫁了,还不如不嫁,哪里有一个人过的快活。
只可惜,这世界对女人太过苛责了,若是成了老姑娘,流言蜚语就能将人压死,更别说别的什么了。
徐昭很明白,自己终归有一日是要面对这件事的。
想着这些,徐昭就不开心了,可这种郁闷又不能对别人说,只能她慢慢消化了。
徐昭在周氏这里吃过午膳,就去了云裳院,大姑娘徐徽的住处。
娘亲说的没错,府里姐妹们自是要走动的,免得让人觉着孤僻了。
徐昭一进了云裳院,守在门口的小丫鬟便笑着福了福身子,朝里头道:“四姑娘来了。”有婆子给她打起了帘子。
徐徽是府里的大小姐,又深得老太太疼爱,屋子里的一应摆设都是极好的。
房间里放着一张黄花梨软榻,上头铺着厚厚的绣花镶边褥子。软榻上放着一张小方桌,上头摆着一套梅花凌寒粉彩茶具。
四扇楠木樱草色刻丝琉璃屏风,墙上挂着一幅牡丹图,旁边立着一个大的楠木衣柜。
红木嵌螺繥大理石扶手椅、累丝镶红石熏炉、绿地套紫花玻璃瓶、
掐丝珐琅的西瓜形漱盆、螺钿铜镜,处处都透着精致。
徐徽正倚在软榻上做着绣活,见着徐昭进来,就放下了手中的针线,笑着道:“只听着还以为是听错了,不曾想四妹妹真来了。”
徐昭有些不好意思道:“回来这几日,一直不得空,大姐姐不要怪罪。”
徐徽平日里性子最好,听她这样说便开口道:“你和婶母才刚回府,里里外外要忙的事情多,我怎么会怪你。”
“二叔在常州可好,还有二哥哥?”
“父亲一切都好,二哥到了常州,除了读书,还经常外出游学,偏生回来的时候在我这当妹妹的跟前说各处的风俗景致,让人羡慕。”
徐徽忍不住笑了笑:“你是他的亲妹子,他自然要和你炫耀。等哪日他娶个嫂嫂,便不和你说了。”
徐昭看了她一眼,打趣道:“果然是定了亲的,说话都不一样了,一开口就是娶呀娶的。”
徐徽被她的话闹的双颊羞红,伸出手来要打她,徐昭笑着躲开:“好姐姐,饶了我这回吧。”
徐徽性子好,这些年帮着大太太掌管中馈,颇有几分见地,偏偏对底下的几个妹妹疼爱有加,很有些长姐风范,府里上上下下提到她没有不说好的。
一下子闹开了,两人便愈发的亲近起来。
“祖母这些日子一直病着,我让管家打过招呼了,十五那日准备去普化寺上香,再添一些油钱,保佑祖母能尽快好起来,妹妹可要随我一块儿去?”
徐昭听了,微微愣了愣,随即笑道:“当然是要去,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只盼祖母身子康健,活上百岁。”
徐徽见着她这般懂事,心里高兴,只说道:“祖母上了岁数,有时候性子......执拗些,我们当晚辈的,只需尽着孝道就好了。”
“你这样懂事,祖母知道了也只有疼你的。”
徐昭颔首道:“大姐姐的话,妹妹记着了。”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徐昭才笑着告辞,徐徽又嘱咐了几句,叫大丫鬟紫香将她送了出去。
等回到锦竹院,徐昭便将要去普化寺的事情说给了娘亲周氏。
“大姐姐开口,又是为着祖母,女儿也不好推脱,便应了下来。”
既然是为着老太太,周氏自然是准的。
周氏笑道:“到时候多叫几个婆子跟着,普化寺香客多,想来也出不来什么事情。”
徐昭点了点头,乖巧笑道:“女儿也替爹爹、娘亲和哥哥祈福,盼着爹爹和娘亲身子康健,事事如意,哥哥能够金榜题名。”
这话,周氏自然是爱听的,尤其是从自己闺女的嘴里说出来的。
周氏将她搂在坏里,笑着道:“娘亲不需要事事如意,娘亲最大的心愿就是你和你哥哥一生平安顺遂,别的就什么都不求了。”
徐昭听了,鼻子一酸,使劲儿往周氏怀中钻了钻。
......
第二天一大早,徐昭去给老太太请安的时候,就听徐徽提起了去普化寺上香,给老太太祈福的事情。
“孙女儿只盼着老太太能早些好了。”
“好,好,你有这份儿孝心,祖母没白疼你。”
听着老太太这话,徐昭一阵无语,这老太太。
“你们姐妹几个可是一块儿去?”老太太又开口问道。
徐徽听了,解释道:“府里姐妹们多,一起出去光马车就需要好几辆。孙女儿觉着,各房去上一个便好了,只是六妹妹还小,婶娘怕是不放心,孙女儿想便不叫她去了,免得路上照顾不周。”
“我,三妹妹、四妹妹,这样的话,加上几个粗使婆子,两辆马车便够了......”
徐徽的话才刚说完,便听坐在一旁的徐茵道:“既然是对祖母的一番孝心,哪里非得落下我和二姐姐。既然要出去,再多一辆马车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