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花去屯子头的小酒坊打了半斤酒回来。
狗剩已经把粉条炖骨头盛到了炉子上,正在煮饭。
“他爹,过来帮忙把炉子抬出去,叫大树他们准备吃饭!”李大花放下酒壶喊道。
刘打铁应了一声,跟李大花一起把土炉子搬到了堂屋。
几个汉子在屋里闹哄哄的喝起酒来……
狗剩叫了柱头几个在厨房里吃。
柱头三口两口吃了自己的一碗饭——口粮只有那么点儿,大多数时候都是将就着家里的劳动力先吃饱,老人和小孩儿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就在堂屋门口探头探脑,直到刘打铁给他夹了块骨头才消停了些。
“小兔崽子,你给我注意点儿!”李大花把人拉到厨房恶狠狠的训了一句,“老实在这儿呆着!”
柱头吃的满手油,抱着已经啃的光溜溜的骨头不死心的东一下西一下舔,一脸馋样儿,实在有些难看。
大草在一旁一脸羡慕的看着。
听了李大花的训斥,茫然的抬头看了过去。
“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吃!”李大花气的给了柱头一个指头拐子。
“娘——”柱头委屈的叫了一声。
“大花,大花,盛饭来!”刘打铁在屋里喊道。
李大花应了一声,急急忙忙的动了起来。
几个汉子吃饱喝足还坐在屋子里谈天说地,直到月上中天才打着哈欠道别。
刘打铁把人送出院子,关好院子门,胡乱的洗了个澡后进了房间。
“人都走了!我去收拾一下。”李大花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儿就要起身。
“等明天吧,又不是什么大事儿……”
“……唔,摸哪儿呢……”
昏暗的油灯很快就熄灭了。
“呵呵……以后我们老刘家也算子孙兴旺了……”
“嗯、嗯……”
狗剩痛苦的一动不动的躺在旁边,被吵醒了还要装睡可真是不好受,幸亏新的土炕已经修好了。
刘打铁今天大概喝了点儿小酒,尽管累了大半天,兴致却格外高,弄了大半夜才静下来……
狗剩打了个长长的哈欠,跟山官一起拖着一根大木枝放在板车上。
“昨晚干了什么?”山官皱着眉头问道。
狗剩摇了摇头,没有答话。
拾娘很快就敲定了买地的事情,山官帮忙赶着把燕麦和菜都种下了,才有了上山砍柴的时间。拾娘要照料地里,还想着把屋前屋后都开出来,,忙得不可开交,一家子过冬的柴火就指望山官了!
这时候正是屯子里家家户户为过冬做准备的时候,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寒冬,但凡能动的都想着多捡点儿柴回去……
……
作者有话要说:尼玛,捶地啊啊!今天又不能达标了,债越欠越多了!那么,以前加今天的,一共欠债五千+喜欢的亲请收藏一下啊啊啊……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屯子里但凡能动的都想着多捡点儿柴回去。
这时候,有辆旧板车的优势就出来了。
三人上午弄一车柴拉回去,下去再弄一车给山官拉回去,趁着天色早,刘打铁和狗剩还可以再砍大半车柴,运气好的话,找到一颗枯死的大树就是一大车柴!
“慢点儿,别摔……”
大荣话还没说完,拖着一根树枝当马骑的小家伙已经一脚绊在一个树根上摔了老远。
孙婆子现在可是屯子里人人羡慕嫉妒的“好命”,从李青远来了以后,先是大肆翻新了房子,青砖红瓦的四间大房子,这在柳树屯可是除了杨地主的头一份,接着,又从镇上牵了一头健壮的驴回来,找木匠做了一辆崭新的带架子车……
一个老婆子一个半大小子带着一个娃娃,每天不慌不忙的拾柴,够了一车就赶着驴子慢悠悠的回去,不知叫多少人羡慕红了眼。
小家伙先有些无措的在枯黄的野草上半坐起来,片刻后才反应过来,做出一副要哭不哭的神情。
“哎哟,快来给婆婆看看,摔伤了没?”孙婆子慌忙走过去,把人搂在怀里,上上下下的检查。
估计没人理还好些,有人去哄了,小家伙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般抽抽嗒嗒的哭起来。
“刘叔,狗剩,这里有根大的,我们一起砍了分。”大荣提高声音叫道。
刘打铁欣喜的应了一声,快步走了过去,随着上山砍柴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枯死的大树了!
这几天,大荣和孙婆子都是在刘打铁附近拾柴,几家都是讲道理的,就是偶尔撞在了一起,也没有起过什么纠纷……
李青远趴在孙婆子怀里抽抽噎噎,眼睛却直往大荣这边瞧,见大荣连看都没往这边看,哭的嗓门越发打起来。
屯子里哪个孩子在过了一个酷暑后都被晒的黝黑,不少孩子甚至因为贪玩,脸上被晒出了不少浅灰色的小点点,只李青远还是跟来屯子的时候一样白白净净,连蚊子咬的红包走少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