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伙头兵纪事_第92章

小春贤Ctrl+D 收藏本站

这日,吃完早饭,顾小满跟伙房里的人打了一声招呼,借了营房的马就往柳树屯去了,走到半道上,他听到后边有马蹄声传来,顾小满勒住马缰往后一看,只见千总大人带着两个人打马过来了。

只带了两个人,肯定不是去巡视的,先前也没听说过他要往定州府去,是以等他们走近后,顾小满问道:“大人,你这是往哪里去?”

寇镇说道:“往平安县去。”

顾小满点头,顺口又问道:“今晚回来吃饭不?”

“说不好,你别等我,要是我回营晚了,你自己先歇下。”

两个人一边骑马一边说话,等走了片刻后,寇镇望了一眼顾小满的侧脸,忽然开口说道:“你这些日子看着消瘦了许多,下巴都能当锥子使了。”

顾小满脸红了,他用眼角瞥了一眼后面两个将士,那两个将士此刻正看着别处,假装没听到寇镇说的话。

“估摸着是苦夏,等天气凉快就好了。”顾小满结结巴巴的说道。

寇镇疑惑的看了顾小满两眼,他的身子经过前几年贺之敏的调理,如今还算结实,先前并不曾听说过他有这苦夏的毛病,这么一想,寇镇决定晚上回来给他好好把脉。

两个人并马走在道上,这些日子,俩人都忙得很,狠不得连话都说不上几句,是以两人互看了几眼,心里暖乎乎的,后面跟的两个兵极有眼色,见了这情景,故意落到老后面。

走了一段路,到了镇上,寇镇和顾小满就得分开了,顾小满看着他,嘱咐道:“大人,路上当心。”

“知道了。”寇镇也看了他一眼,一夹马肚,带着兵飞奔而去,顾小满一直望着他们的身影不见了,这才往柳树屯去了。

到了柳树屯,王里正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招待他,他们几人到了地头,只见除了种的庄稼以外,最打眼的要数那些菜园了,他们柳树屯的菜园跟家常的不同,不光收拾得齐整,每户种的还不少,蔬菜瓜果的花样也多,据先前老占说,他们柳树屯先前也是穷得很,自打建了三羊镇大营,伙房每年跟他们屯收菜后、,没过几年,靠着种菜,他们就成了四里八乡日子过得最好的屯子,如今,屯子里的庄户人家,一年进项,倒有一半是靠着种菜,别的屯子倒是想学,可惜失了先机,就是种了,没人收也白白烂在地里了。

正是大夏日的,还有不少人顶着烈日收拾菜园,顾小满走了一阵,见正是豇豆出来的旺季,有许多挂在藤上,眼看就要老了,却还没摘下,一问才知道今年豇豆大丰收,摘了一茬又一茬,这几日,赶上送到营里去都是黄瓜茄子南瓜一类的菜,这两日的豇豆还没摘下呢。

顾小满说;“既是如此,晒成干,到时等到冬日,营里缺菜了,就收上来。”

王里正摇了摇头,他说;“这晒干的豇豆,一把也没多少,营里吃这个菜不划算呀!”

顾小满便说;“你这今年不是丰收么,有剩的就晒干,到了冬日,土豆萝卜吃腻了,时不时的改善两顿口味也好啊。”

王里正笑了两声,应下了,两人正说话时,有个高个子中年男人过来了,他拱肩缩背的,看到顾小满这个当兵的,神情似乎还有些畏惧,王里正开口问;“铁锁,你这会儿咋过来了?”

那名叫铁锁的男人说道:“前日里正你让我今日记得过来办户籍,我这就来了。”

王里正点了两下头,对他说道:“我正在跟大营里的伙房长说话,你先去一旁等会儿。”

“哎。”那人答应一声,到一旁等着去了。

王里正见顾小满看了铁锁两眼,开口说道:“这人先前带着媳妇儿孩子逃难到我们屯子,靠着给屯子里的人扛活攒了几个钱,如今想把户籍落在我们屯子里。”

顾小满听了王里正的话,先楞了一下,随后问道:“户籍还能落在你们屯里?”

王里正说;“能,就是办户籍时要花些银子。”

顾小满若有所思的点了两下头,他又问;“那迁到你们屯子里的户籍多不多?”

王里正笑了,他对顾小满说道:“这户籍一事,哪是说迁就迁的,就是早些年朝廷往南边迁人到咱们北边来,也是州府指定的地方才能迁呢,打我当里正这几十年,除了铁锁,后来迁过来的也就两户罢了。”

这是顾小满头一回听说定州还有南边往北边迁人的,他问道:“迁人是咋回事呢?”

“你这是年轻不知道哩,咱们北边苦寒,靠近鞑靼国不说,早些年还有战事,差不多十屯九空,那南边人多呀,朝廷就指定凡是一户两子的,就得迁一个出来。”

顾小满点头,听王里正继续说,王里正和他坐在田坎上,细细的说起早些人口迁徙的事情,说了大半日,眼见时辰不早了,他邀顾小满往家里去吃饭,顾小满推辞了,占大叔他们几个人走了,来的又是新手,他怕伙房里忙不过来,还得赶着回去干活儿呢。

离开了柳树屯,顾小满骑着马回营,一路上,他脑子里一直在想王里正说的话,老李头他们因为老家没人不愿回乡,要是能在就近的乡屯安置下,是不是就不必为难呢?顾小满思忖了半日,心里还是没个头绪。

夜里,寇镇从平安县回营,顾小满把他的夜饭热了,趁着他坐在灯下吃饭时,顾小满对他说起白日下屯收菜的事,他说;“李大叔他们不是不愿回老家么,若是能把他们安置在附近的乡屯,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

寇镇听了顾小满这主意,他放下手里的筷子,认真的想了片刻,摇头说道:“不妥,营里有六十七人是不愿归乡的,附近没有乡屯会愿意猛然接纳这么多人,若是分散开来安置,后续的户籍,田地,住处等等一一安置下来,耗费时日过长,兵部限期将至,营里需在新兵入营时,将老兵送走。”

顾小满这才知道自己想得过于简单,他皱了眉头想了一会儿,又开口说道:“听王里正说,定州燕州一带地广人稀,每隔二十年就会从人口稠密的州府,花大功夫特意把人迁徙到北边来,既然如此,又何必又巴巴的把李大叔他们送回去呢?咱们大营周围几十里都没有乡屯,要是没有地方愿意收下他们,那咱们就自己建房开荒,他们为军营效了一辈子力,咱们不能亏待他们。”

最后一句话,顾小满几乎是含着泪说完的,他又说;“老家有亲人的还好说,那些家里没田没房的,可叫他们如何过日子呢?”

寇镇沉默半晌,他没告诉顾小满,这迁徙到北边的人口,都是成年青壮男女,他们这些老兵,没有后代,又不能生产,于朝廷而言是没有作用的。

“你说的事关重大,我需得好好想想。”

顾小满也不知千总大人最后会如何决定,但他心里始终还是希望要是能帮到他们,就尽量多出一些力。

许是顾小满说的话触动了他,寇镇果真将他的话放在心上,隔日,他招了营里的几个百总与书办,一问之下,竟都认为可行,唯一难办的是户籍,这些老兵的户籍挂在军部,在去除军籍后,一般都是直接退回原籍,再一则,建房开荒这些事,靠那些老兵自己恐怕不管用,最终还需军营里牵头,加上后续的事情,各种难度不小,不过从长远来说,要是这事一旦办成了,日后裁军会省去不少麻烦。

想到这些出了一辈子力的老兵,寇镇最终决定,即便再难,为了他们也得办成,他当即去了一趟定州府,这事能不能成,要是有定北将军与定州守备首肯,且能解决户籍一事,所有的难题就能解除一半了。

又说顾小满,自打心里有了这想法后,在事情没有眉目前,他还没跟老李头他们说,只不过他暗暗试探了一下,老李头他们大多数都愿意留在定州,知道他们的想法后,顾小满越发希望能办成这件事。

  ☆、第85章

如寇镇所想,为老兵们转户籍并没想象中的容易,定州守备更是推三阻四,不愿接收被裁的老兵落户定州,即便有定北将军相助,定州守备也不肯松口,定北将军一怒之下,一封奏折直接告到御前,皇帝接到定北将军的奏折,也是头疼得很,原来这回裁军,难处并不是只有定北将军处所在的定州,各地军营均有不愿归乡的老兵,只是其中尤以靠近北方的定州燕州安州一带为甚。

皇帝看了定北将军的奏折,上面提到可将所裁之军就地安置,觉得颇有几分可行之处,他招了朝中臣工议论此事,兵部自然是赞成的,只是户部却有异议,一来是裁军之时,所有老兵户籍已退回原籍,安家费用发放至地方守备,现如今改成就地安置,他们户部前期所做之事都成了无用功,二来,若是就地安置,安置在何处,划分田地,分拨粮种,每年税收,都需重新登记造册,这实在又是一桩劳心劳力之事。

一时,因这老兵安置之事,兵部与户部又打起了口水仗,兵部骂户部的人忘本,户部的骂兵部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总之你来我往,吵得好不热闹,皇帝看完了臣工们吵架,批示定北将军的折子,就此事细细询问了一番。

其实,重新安置所裁老兵并不像户部所想那般困难重重,毕竟大多数老兵还是愿意回乡,打定州来说,满打满算,不超过一千人员,其他诸事都好办,只有户籍一头,需有户部来协调。

且说三羊镇大营,关于军营所裁大兵不愿返乡,可就近安置的事情,不知怎的,大营里隐约有了这传闻,这日,顾小满正在清点库房,老李头他们几个人进来了,顾小满见此,扭头问道:“李大叔,你们咋过来了,是有啥事不?”

老李头前些日子没跟顾小满说话,是以不大好意思开口,他推了推身旁的老张头,示意他说话,老张头便问道:“小满,听说咱们这些不想回乡的,可以就近安置在附近的乡屯,有没有这回事?”

顾小满先楞了一下,也不知他们是如何知晓的,他心想,既然营里已有传言了,也就没有必要隐瞒,于是说道:“是有这事,只是因为还没有办妥当,千总大人这才没有对外提起。”

老张头脸上一喜,他也是属于不想回乡的老兵之一,要是能就近安置在附近的乡屯,谁还想千里迢迢的回到老家呀,他开口问道:“那寇千总有没有说啥时候能办好哩?”

顾小满摇了摇头,这些日子寇镇正在为这事操心,顾小满看着他每日又是写折子,又是往定州府去,也挺为他心疼的,他说;“我也说不好,大人说主要是户籍那边难得办下来,要是户籍办下来了,就没啥大问题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