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586

洛娜215Ctrl+D 收藏本站

给你们一个写小作文的素材。(以上内容不保证正确,谨慎阅读)

学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生存技能。这个是在学习的最底层,(当然也有谦虚的自称)

如果对应到现代,那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习的是最基础的生存技能,譬如认字、懂的一些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的大概知识,对大部分事情有个印象。

所以很多小朋友会觉得为什么进入高中之后物理化学生物这种小可爱瞬间变成大魔王啦!

因为高中的知识不是供给你生存下去这么简单的立意了。

当你进入高中之后,你就需要对于你的未来有个大概认知,最起码你要明白自己到底对哪方面感兴趣,哪方面又是完全不擅长。

譬如文理分科、艺术生等等情况就开始出现了。

而到了大学之后,你们会更加专精一个方面,但是还是要学习许多杂七杂八看起来没啥用处的专业,但这些都是给你读硕博时候打的基础。

一旦进入硕博阶段之后,你看到的东西更是专精一个方面。

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从面到点的过程。

古代时候也一样。

举个儒家的例子。

你们以为儒家就是那么点东西吗?错啦!

儒家分为很多科目。

你们所知道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其实是五门,入门时候大家都要学习一遍,认字、明理,这时候就是学生。从儒家学习如何生存,啥意思呢。

早期是认字,保证你以后有一个能活下来的技能,哪怕给人写写信谢谢对联起码也饿不死啦!

到了后来那就是科考做官。

中国古代没有一门学问是将做官当做你的最终目的,做官只是生存的一种方式。

然后呢,你们看科举文的时候一定会看到当中有分科,譬如什么《春秋》科,什么《易经》科,这就是开始像我们文理分科一样分开了。

可能有宝宝问儒生不是都学过吗?

那大概就是初中化学式和高中化学的区别。

初中分子式是多么简单啊,背不出凑也能凑出来,作者君初中从来不背分子式,每逢考试都是直接凑的,高中分子式那鬼画符(喂!!!!)就不行了……加上数学大魔王在,所以我就去学文科了(喂???)

举个例子,《春秋》你入门的时候看他丫就是史书啊,没错啊,从小就是这么背的,《史记》不就是传承《春秋》吗?

但是旁友们,你们知道汉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春秋经》当做法律大百科看吗?就连高度法制的秦朝很多法律条文也参考了《春秋经》,在法律知识相当全面发达的宋朝遇到疑难问题时候也会把《春秋》翻出来从中寻找知识点。

是的,有一种书表面看是历史书,实际上能被当做律法百科看。

因为《春秋》太逆天,光它的注释本就出了好几本,最有名的就是《左传》《公羊春秋》《榖梁传》,当然《吕氏春秋》也勉强能搭点点点点边吧(虽然我觉得吕氏春秋这个名词有点曾热点的感觉)

可能有研究过文学的宝宝又要问了,不对啊,《左转》不就是那传说中的那什么帝王书吗?

对,除了历史书、律法书之外,《春秋经》作为孔子一生中的最后一本书,说他是编纂还是整理都无妨,但是其中传递着的其实还是孔子的最深的愿望——用这本书来治国。

到了跟着师傅学习单独一门的时候,这时候已经是徒弟或者弟子层次了,有啥差别呢?徒弟(徒儿)、弟子,这两个名词中都出现了代表子嗣的儿、子两个字。

到了这个层次基本上已经类似于父子关系了。

但是这还不是终极,因为还有一个亲传弟子。

啥意思呢

一般的儒学大师虽然各本书都有狩猎,但是他最专精的其实就只有一门,而恰恰是这一门他会最最最最严格得考察每一个学生,从中挑选一个人将自己最重要的毕生绝学传授给这个人。

如果说弟子和徒弟是身体和人际关系上“父子”关系的话,亲传弟子所接纳的就是作为老师的未来和思想的延续,带有一种将老师责任传承下去的那种使命感。

所以一般来说,一个学者可以有很多很多学生,很少的弟子徒弟,以及更少的亲传弟子。

………………虽然说了那么多好像没啥用……没事,只要包袱足够多,你们总能找得到抖机灵的机会哒!

  • 背景:                 
  • 字号:   默认